斗鸡联句
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愈)。
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郊)。
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愈)。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郊)。
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
天时得清寒,地利挟爽垲(愈)。
磔毛各噤㾕,怒瘿争碨磊。
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郊)。
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
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愈)。
妒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
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郊)。
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
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愈)。
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
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郊)。
知雄欣动颜,怯负愁看贿。
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愈)。
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郊)。
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綵。
连轩尚贾馀,清厉比归凯(愈)。
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
君看斗鸡篇,短韵有可采(郊)。
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郊)。
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愈)。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郊)。
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
天时得清寒,地利挟爽垲(愈)。
磔毛各噤㾕,怒瘿争碨磊。
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郊)。
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
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愈)。
妒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
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郊)。
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
毒手饱李阳,神槌困朱亥(愈)。
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
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郊)。
知雄欣动颜,怯负愁看贿。
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愈)。
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郊)。
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綵。
连轩尚贾馀,清厉比归凯(愈)。
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
君看斗鸡篇,短韵有可采(郊)。
现代解析
这首《斗鸡联句》用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斗鸡比赛,两位诗人(韩愈和孟郊)像接力赛一样轮流写句,把两只鸡打架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我们来分段解析:
1. 赛前架势
开篇就像电影慢镜头:大公鸡昂首挺胸进场,小公鸡炸开羽毛严阵以待。两只鸡冠子血红竖立,羽毛油光发亮,一个摆出王者姿态,一个斜眼暗中观察,眼神交锋像刀剑碰撞。
2. 战斗装备
诗人把鸡冠比作头盔,鸡爪当武器,还交代了"天时地利"——天气凉爽适合打架,场地干燥利于发挥。这时候两只鸡已经炸成毛球,脖子鼓胀像塞了石头。
3. 战斗实况
最精彩的是打斗细节:
- 动作描写:鸡突然低头猛冲,又急刹车变向,翅膀扑腾得羽毛乱飞
- 声音效果:肌肉碰撞声、观众助威声像海浪翻涌
- 惨烈程度:鸡冠流血染红砂地,羽毛像彩绸被撕破,饿狼般啄咬对方
4. 人性化比喻
诗人给鸡加戏:说它们像古代大力士李阳、朱亥在搏斗,败者垂头像罪犯,胜者得意洋洋。围观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叫声掀翻天。
5. 深层寓意
结尾升华主题:这些鸡宁愿战死也不愿当菜鸡,其实暗指人的骨气。最后一句"短韵有可采"谦虚地说:虽然诗短,但值得品味。
全诗亮点:
- 动态描写如看动作片,每个镜头都带声音特效
- 用人类战争术语写鸡打架(头盔、武器、战术)
- 表面写鸡,实际暗讽人类争强好胜的天性
- 两位诗人你一句我句的联句形式,本身就像两只鸡在"文斗"
普通人读也能感受到:这不只是鸡打架,简直是江湖高手决斗,看完甚至会心疼这两只拼命三郎鸡。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