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和家庭幸福的喜悦之情。
第一句“儿童鸡犬语声喧”,写的是农村的日常景象:孩子们在玩耍,鸡犬的叫声此起彼伏,显得热闹而充满生机。这里的“喧”字,不仅形容了声音的热闹,还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气息。
第二句“桑柘萦纡绿蔽川”,写的是农村的自然风光:桑树和柘树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甚至遮蔽了河流。这里的“萦纡”形容了树木的繁盛,“绿蔽川”则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第三句“斗觉门庭兰玉盛”,写的是家庭的美好:门庭前种植的兰花和玉兰盛开,象征着家庭的繁荣和幸福。“斗觉”表示突然发现,意味着这种美好让人眼前一亮。
第四句“更将箫鼓乐丰年”,写的是丰收的喜悦:村民们吹箫打鼓,庆祝丰收的年份。“乐丰年”不仅是对物质丰收的庆祝,也是对精神富足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家庭和丰收的赞美之情。它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朴实而深刻的幸福感。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