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陈阜卿

巍巍堂堂陈豫章,身长五尺名八方。
千钧宝鼎荐禘尝,百围大木宜宫堂。
乃者从之在建康,抉云望见奎娄张。
一言拓我万里疆,眇视六合挥八荒。
震雳雷电飞清霜,群灵错漠无晶光。
天驷超逸奔绝缰,搀抢敛旗彫赤芒。
鸿鹄之上日月旁,翩翩孤影摇苍茫。
大儿太史公子长,小儿元和韩侍郎。
夔龙稷契伊傅姜,青天白日雁成行。
眈眈我负千钟囊,置在公前一针铓。
东齐南楚服晋强,而况胡沈梁江黄。
今我不乐思还乡,石头渡口呼归航。
不独别离多慨慷,时事关心神转伤。
一为公歌臣马良,黄尘蔽人声不扬。
公何时乎归庙廊,土囊风怒于菟骧。
焕发海藏龙宫藏,满朝桂朮参芝香。
三湔三衅我冠裳,只轮小车两仆将。
不然扁舟下潇湘,参差孤起横沧浪。
复欲淮南耕战场,傍锄春草卧斜阳。
惠山树石极葱苍,傥来相对高僧房。

现代解析

这首《留别陈阜卿》是一首充满深情与豪迈的离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重、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先,诗中赞美了陈阜卿的非凡才德。诗人用“巍巍堂堂”来形容陈阜卿的高大形象,说他虽然身高不过五尺,但名声却传遍八方。诗人还用“千钧宝鼎”和“百围大木”比喻陈阜卿的才华,认为他像宝鼎一样珍贵,像大木一样适合建造宫堂,象征他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诗人回忆了与陈阜卿的交往。他们曾在建康(今南京)相遇,陈阜卿的智慧如同云开见日,指引诗人拓展视野,超越六合八荒。诗中的“震雳雷电飞清霜”等意象,展现了陈阜卿的言辞如雷电般有力,令群雄失色。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提到“今我不乐思还乡”,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感慨时事艰难,内心充满忧伤。诗人希望陈阜卿能早日回到朝廷,施展才华,让国家恢复繁荣。

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未来的生活图景。他想象自己或许会驾着小车游历四方,或乘扁舟漂泊江湖,甚至在淮南耕田,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他还提到惠山的美景,希望能与高僧对坐,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有对时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语言豪迈,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