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七月赴山东夜宿新城县南万柳月明蝉声彻夜今复以癸亥七月入都过此以一绝纪之(癸亥)

曾是新城借榻眠,深林凉月夜鸣蝉。
十年四度匆匆过,又是秋风退暑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两次经过山东新城县的所见所感,用简单自然的语言道出了时光流逝的怅惘。

前两句回忆十年前(癸丑年)的夏夜:当时借宿在新城县南的柳林边,月光透过树林,蝉鸣整夜不断。这里用"深林凉月""夜鸣蝉"两个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夏夜的宁静与生机。

后两句写当下(癸亥年):十年间已经第四次路过这里,每次都是匆匆而过。现在又到了秋风送爽的时节,和十年前相似的季节,却已是十年之后。一个"又"字,透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全诗妙在:
1. 用蝉鸣、秋风这些季节特征串联起两次经历
2. "十年四度匆匆过"像一句人生小结,平淡中见深沉
3. 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场景对比自然流露出物是人非之感

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突然发现某个地方去过多次,而每次去时的情景都历历在目,这种"似曾相识又岁月已改"的感觉,就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