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六日雪同德尹作

野阔朝烟未起厨,一行老树带鸦枯。
海天势合山加峭,水墨痕消画亦无。
醉指松筠誇我健,戏抟狮象骇儿愚。
何当便作坚牢玉,长与先生映白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清晨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情感表达。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原野,晨雾还未散去,远处的炊烟尚未升起。老树枯枝上停留着几只乌鸦,显得格外苍凉。这里通过“野阔”“老树”“鸦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视野拉远,描绘了海天相接的壮丽景象,山势显得更加陡峭。水墨画般的景色逐渐消散,仿佛连画都难以捕捉这片刻的美。这里通过“海天势合”“水墨痕消”等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宏大与变幻无常。

然后,诗人转向自我表达。他指着松竹,自豪地夸赞自己身体健壮,又戏谑地捏着雪团,像狮子或大象的形状,逗乐了孩子们。这里通过“醉指松筠”“戏抟狮象”等动作,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感叹,如果能将这片雪景变成坚硬的玉石,永远映照在他的白须上,那该多好。这里通过“坚牢玉”“长与先生映白须”等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自我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