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家明府同诸公赋鹿脯分韵

野脡分难得,仙厨劈最宜。
盘空方决齿,裘暖不须皮。
得草呼朋急,包茅诱女迟。
平原遗帖在,谁与共临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分食鹿脯的场景,充满生活趣味和文人情怀。

前四句写鹿脯的美味:野生的鹿肉难得一见,最适合在雅致的厨房里烹制。刚切好的肉片在盘中还带着齿痕,就像穿着温暖的皮草却不用真的剥皮(形容肉质鲜美多汁)。

中间两句用拟人手法写鹿:活着时的鹿见到草就急着呼唤同伴,但被做成肉脯后,就像古代男子用茅草包肉诱骗女子一样,让人等得心焦(暗示美味值得等待)。

最后两句借书法典故升华:就像王羲之的《平原帖》真迹尚在人间,可又有谁能与我一起临摹欣赏呢?表面说书法,实则表达"知音难觅"的感慨——美食当前,却难寻志同道合之人共享。

全诗妙在把吃鹿脯这件小事写得风雅别致:从食材珍贵、烹调讲究,到以书法喻美食,处处体现文人生活的精致情趣。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份热闹中的孤独——再好的美味和艺术,没有知己分享也会失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