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感春)
正宝香残,重帘静,飞鸟时惊花铎。沈思前梦去,有当时老泪,欲弹还阁。太一宫墙,菩提寺路,谁管纷纷开落。心情浑何似,似琵琶马上,晓寒沙漠。想筝雁频移,钏金度瘦,素肌清削。
相思无奈著。重访旧、谁遣车生角。暗记省、刘郎前度,杜牧三生,为何人、顿乘芳约。试把菱花拭,愁来处、鬓比生觉。念幽独、成荒索。何日重见,错拟扬州骑鹤,绿阴不妨细酌。
相思无奈著。重访旧、谁遣车生角。暗记省、刘郎前度,杜牧三生,为何人、顿乘芳约。试把菱花拭,愁来处、鬓比生觉。念幽独、成荒索。何日重见,错拟扬州骑鹤,绿阴不妨细酌。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里一个孤独者的感伤与回忆,情感细腻而深沉。
上片从环境描写入手:香炉里的香快烧完了,帘幕低垂,一片寂静,只有飞鸟偶尔掠过,惊动了屋檐下的铃铛(花铎)。这营造出一种寂寞慵懒的氛围。接着写主人公回忆往事,想到从前的事忍不住要流泪,却又强忍住了。他走过太一宫、菩提寺这些地方,看到花开花落无人关心,暗示自己的心事也无人理解。然后他用王昭君出塞弹琵琶的典故,形容自己心情就像沙漠清晨一样凄冷。又用"筝雁"(古筝弦柱)、"钏金"(手镯)等女子饰物变松变瘦,暗示思念让人消瘦。
下片直接点出"相思"主题。他想重访旧地,但现实阻碍(车生角即车轮无法转动,表示事与愿违)。他把自己比作唐代诗人刘禹锡和杜牧,感叹美好的约定为何突然就错过了。照镜子发现鬓角渐白,更觉孤独。最后用"扬州骑鹤"的典故(传说有人想同时拥有财富、成仙和扬州美景,比喻贪心或幻想),自嘲地表示不如在绿荫下喝酒来得实在。
全词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典故运用和身体变化(流泪、消瘦、白发),展现了一个人在春天里对往事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以及难以排遣的孤独感。最后看似豁达的"细酌",反而更衬托出深处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