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诗二首

势与群峰绝,崔嵬几倦登。
波澄涵倒影,云尽露危稜。
景象全胜画,林泉斗属僧。
何人凭郡阁,西望翠层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受。

首联“势与群峰绝,崔嵬几倦登”写孤山高耸,与其他山峰截然不同,攀登起来让人感到疲惫。这里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也暗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

颔联“波澄涵倒影,云尽露危稜”写湖水清澈,倒映着山影,云散之后,山峰的棱角更加分明。这两句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水相映的画面,既有水的柔美,又有山的刚劲。

颈联“景象全胜画,林泉斗属僧”赞叹眼前的美景比画还要动人,山林间的清泉和幽静仿佛专属于僧人。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何人凭郡阁,西望翠层层”以问句作结,想象有人在远处的城楼上向西眺望,看到层层叠叠的青山。这一句拓展了诗的意境,让画面更加开阔,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生动展现了孤山的雄伟和自然景色的清幽,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