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① 其十四

四十不拟老,老状日已至。
饮量复减昔,三饮已复醉。
诗来亦信口,甲乙懒排次。
遐览天地间,何物如我贵。
所恨每自丧,长失本然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模仿陶渊明风格写的,表达了一种人到中年的真实感受。

开头四句写身体变化:虽然四十岁还不算老,但衰老的迹象已经显现。以前酒量不错,现在喝三杯就醉了。这里用酒量下降这个生活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体力衰退的无奈。

中间四句写创作状态:写诗变得随性,不再讲究格式排列。放眼天地间,觉得自己的本真最珍贵。这里透露出一种看透世事后,不再追求外在形式,更重视内心真实的洒脱。

最后两句点出遗憾:常常因为世俗琐事迷失自我,失去了生命本真的滋味。这是全诗的核心,写出了中年人在生活压力下,逐渐丢失初心的普遍困境。

全诗语言朴实如聊天,没有华丽辞藻,但把中年人"身不由己"的矛盾心理写得真切动人。最打动人心的就是最后那个"恨"字,不是恨别人,而是恨自己守不住本心,这种自我反思特别能引起共鸣。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