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叹为程尚书配金夫人作(女琼)

尚书大儒子,不死非所期。
尚书且不死,而反得之妻。
妻挈女俱死,古井生香泥。
长虹夜半覆古井,光与余阙李黼祠堂齐。
吁嗟乎尚书不死非所期。
尚书究竟死,东市发叹噫。
失身早不决,应悔负扊扅。
国史既舛谬,地志复漏遗,我歌古井神凄迷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核心围绕"程尚书"和他的妻子金夫人的命运展开。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反差。

诗的开头说程尚书作为大儒之子,本不该轻易死去("不死非所期"),但讽刺的是,他本人活了下来,反而是妻子带着女儿投井自尽。古井因此变得神圣,夜半会出现长虹般的光芒,与纪念忠臣的祠堂辉映。这里用"香泥""长虹"等意象美化烈妇的牺牲。

转折出现在"尚书不死非所期"的重复——这句开头看似庆幸的话,后面却揭示他最终还是在刑场被处决("东市发叹噫")。诗人暗示程尚书因犹豫不决而失节,可能后悔辜负了妻子的贞烈("负扊扅"用典指代贤妻)。

结尾批评官方记载的错漏("国史舛谬""地志漏遗"),诗人通过"古井"这个见证者,既歌颂了女性的刚烈,也暗讽了男性士大夫在气节上的瑕疵。全诗在"神凄迷"的朦胧意境中,留下对历史真相的追问。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