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寿里(一作题喜里)客厅雪山壁图
一年在京口,雪片冬深(一作深冬)大如手。
独骑瘦马入谁家,四面云山如户(一作瓮)牖。
大江东去流无声,金焦二山如水晶。
瓜洲江口人不渡,时有蓑笠渔舟横。
一年在建业,腊月梅(一作杨)花满城雪(一作白)。
五更冻合石头城,霜风鼓寒冰柱裂。
秦淮酒楼高十层,钟山对面如银屏。
鹭洲不见二水白,天外失却三山青。
一年在镇阳,燕山积雪飞太行。
滹沱冰合断人迹,井陉路失迷羊肠。
长空万里绝飞鸟,卷地朔风吹马倒。
狐裘公子猎城南,茅店酒旗摇(一作帘悬)树杪。
今年入闽关,马蹄出没千万山。
瘴烟(一作云)朝暮气霭霭,石泉日夜声潺潺。
雪花半落不到地,但见晴空涌流翠。
海头鼓角动边城,木末楼台出僧寺。
何人蹇驴踏软沙,出门无处不梅花。
江潮入市海船集,水暖游鱼不用叉。
良工画(一作写)出雪色(一作山)壁,过眼令人忆南北。
玉京银阙五云端,待漏何年凤池侧。
独骑瘦马入谁家,四面云山如户(一作瓮)牖。
大江东去流无声,金焦二山如水晶。
瓜洲江口人不渡,时有蓑笠渔舟横。
一年在建业,腊月梅(一作杨)花满城雪(一作白)。
五更冻合石头城,霜风鼓寒冰柱裂。
秦淮酒楼高十层,钟山对面如银屏。
鹭洲不见二水白,天外失却三山青。
一年在镇阳,燕山积雪飞太行。
滹沱冰合断人迹,井陉路失迷羊肠。
长空万里绝飞鸟,卷地朔风吹马倒。
狐裘公子猎城南,茅店酒旗摇(一作帘悬)树杪。
今年入闽关,马蹄出没千万山。
瘴烟(一作云)朝暮气霭霭,石泉日夜声潺潺。
雪花半落不到地,但见晴空涌流翠。
海头鼓角动边城,木末楼台出僧寺。
何人蹇驴踏软沙,出门无处不梅花。
江潮入市海船集,水暖游鱼不用叉。
良工画(一作写)出雪色(一作山)壁,过眼令人忆南北。
玉京银阙五云端,待漏何年凤池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地方的冬日雪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南北风光的差异和雪中生活的韵味。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以"一年在..."开头,分别描写了京口、建业、镇阳和闽关四个地方的冬景。诗人像放电影一样,带我们穿越不同地域:从长江边的京口(镇江)到古都建业(南京),从北方的镇阳(正定)到南方的闽关(福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雪景和风土人情。
诗人特别擅长捕捉细节:在京口,我们看到雪花大如手掌,瘦马独行,江面如水晶般透明;在建业,梅花与白雪相映,秦淮河畔酒楼高耸;在镇阳,北方的严寒让人马难行,猎人在雪中驰骋;到了闽关,南方的雪景变得温柔,雪花半空就化了,晴空下能看到翠绿的山色。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比手法:北方"卷地朔风吹马倒"的凛冽与南方"雪花半落不到地"的柔和;"狐裘公子"的奢华与"茅店酒旗"的质朴;"海船集"的喧嚣与"僧寺"的宁静。这些对比让各地的特色更加鲜明。
最后四句点题,说画家把这雪景画在墙上,让人想起走过的南北各地。诗人或许在表达:虽然各地雪景不同,但都值得怀念,就像在京城做官的日子一样令人向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旅游纪录片一样带我们看遍中国南北冬景
2. 每个画面都充满动感,不是死板的风景画
3. 用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渔舟、酒楼、猎户)让雪景更亲切
4. 语言直白但意境优美,比如"晴空涌流翠"这样既通俗又诗意的表达
读这首诗,就像跟着诗人的脚步,在中国大地上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冬日旅行,感受不同地域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