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

逍遥社里周夫子,太极图成昼掩关。
欲验个中真动静,终朝临水对庐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号濂溪)的生活片段,通过简单自然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写周敦颐的日常生活状态:他在"逍遥社"(可能是文人雅集或隐居处)里悠然自得,创作完《太极图说》后就关起门来静思。这里的"昼掩关"不是消极的躲避,而是表现他专注思考的状态。

后两句通过具体场景揭示哲理:他想验证太极哲学中"动静"的真谛,整天对着庐山和流水静观。山水在这里形成绝妙对照——庐山巍然不动象征"静",流水不息象征"动",这正是太极阴阳哲学的具象化体现。

全诗妙在把深奥的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用看得见的山水来解释抽象的哲学概念。诗人通过周敦颐这个形象告诉我们:真理不在远方,就在日常的静观之中;最深刻的道理,往往通过最自然的事物就能领悟。这种将高深学问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曾极

抚州临川人,字景建,号云巢。曾滂子。承家学。朱熹得其书及诗,大异之,遂书问往来,期以深望。因题诗金陵行宫龙屏,忤丞相史弥远,谪道州,卒。有《舂陵小雅》、《金陵百咏》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