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金粟庵主人遇旧欢老伎慧珠,席上鼓琴,索题其秋弦话月图。
澹妆收,残篆袅,斜月小坊静。
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
分明一把愁丝,七条分理,替人语、声声凄哽。
好风景。
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
倦说心挑,梦也可怜境。
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
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
分明一把愁丝,七条分理,替人语、声声凄哽。
好风景。
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
倦说心挑,梦也可怜境。
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名叫慧珠的旧欢老伎在金粟庵主人席上鼓琴的情景,以及她为《秋弦话月图》索题的心境。
首先,诗词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慧珠淡雅的妆容,残存的篆香袅袅上升,斜月照在小巷里,一切都显得格外安静。这种氛围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接下来,诗人通过“肠绕朱弦,春是曲中影”来表达慧珠内心的情感。她的琴弦仿佛缠绕着她的心肠,琴声中的春意只是虚幻的影子,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和无奈。琴弦上的“愁丝”被分割成七条,象征着复杂的情绪,琴声仿佛在替她诉说着内心的凄苦和哽咽。
然后,诗人提到“好风景。多定耽误知音,旧期总无准”,意思是即使有美好的风景,也常常错过了知音,过去的约定总是无法实现。慧珠已经厌倦了用琴声表达心事,她的梦境也充满了可怜和无助。
最后,诗人通过“是谁指上离骚,赚他红泪,尽弹断、袖痕香冷”来总结慧珠的情感。她弹奏的《离骚》赚取了别人的眼泪,但自己的袖子上却留下了冷冷的泪痕和香气,象征着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慧珠内心的孤寂、无奈和对知音的渴望。琴声成了她表达情感的工具,但最终却无法抚平她内心的伤痛。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