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杭州的一个名叫“巽亭”的地方,眺望四周的美景。让我们一步步来理解这首诗的精髓。
首句“越山吴水似图屏”,说明作者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越山”指的是浙江一带的山,“吴水”指的是江苏一带的河流,它们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一样。
第二句“妙笔无缘画得成”,意思是说即使有再好的画笔和画家,也难以完整地将眼前的美景画下来。这句话表达了美景的复杂和多变,超过了人类单一的描绘能力。
第三句“閒上东南亭上望”,描绘了作者悠闲地登上东南角的亭子,然后向远处眺望。这里的“閒”字,意思是闲暇、悠闲,描述了作者攀上亭子时的轻松心情。
最后一句“直疑身世似蓬瀛”,意思是指作者站在亭上,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仙境,忘记了现实中的身份和处境。“蓬瀛”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的惬意心情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绘生动形象,意境超脱,使得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之美带来的愉悦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并通过作者登高远眺的视角,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