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叔尝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词,为赋洞仙歌以遗之,同叔顷游罗浮,遇一老人,庞眉幅巾,语同叔云:“当有晚年之契。”盖仙云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_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_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的是作者的朋友"同叔"游山时遇到一位神秘老人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和人生感悟。
上片写山景和游山经历:
1. 开头用"松关桂岭"描绘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望青葱无路"说明山势险峻难行。
2. "费尽银钩榜佳处"是说花了很大功夫在山石上题字标记美景。
3. "醉卧石楼风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潇洒态度。
下片转入奇幻故事:
1. 回忆同叔在罗浮山遇见白发仙人的奇遇,仙人预言他们"当有晚年之契",暗示人生机缘。
2. "笑许君携半山去"用夸张手法,说仙人开玩笑答应让同叔带走半座山,表现仙人的神通和幽默。
3. 最后担心美景消失,所以要用"云烟遮住",其实是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想永远留住这仙境般的美景。
全词特色:
- 将现实游山与奇幻遇仙结合,亦真亦幻
- 语言生动,比如"醉卧风雨""携半山去"等句很有画面感
- 透露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机缘的思考
- 最后"怕美景消失"的担忧,其实是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普遍人生感慨
这首词就像在讲一个有趣的奇幻故事,但故事背后是对自然之美和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读来既有趣味又有哲理。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