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弟寄题东林寺

元非附凤攀龙客,本是山猿野鹿身。
虚向班行纡组绂,争如□□□□尘。
欢同玉季为良伴,喜奉金□□□因。
今日香炉峰下过,方欣物外有遗民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弟弟的,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自然的向往。

开头两句“元非附凤攀龙客,本是山猿野鹿身”直接点明自己的本性——不是那种喜欢攀附权贵的人,而是像山里的猿猴、野鹿一样自由自在。这里的“附凤攀龙”指的是巴结权贵、追求功名,而“山猿野鹿”则象征无拘无束的生活。

接下来“虚向班行纡组绂,争如□□□□尘”是说自己在官场中虚度光阴,穿着官服(“组绂”指官员的服饰)却觉得不如归隐山林、远离尘世。虽然有缺字,但意思很清楚:官场生活不如隐居自在。

“欢同玉季为良伴,喜奉金□□□因”这两句提到和弟弟(“玉季”是对弟弟的美称)相伴的快乐,说明兄弟感情深厚,彼此志趣相投。

最后两句“今日香炉峰下过,方欣物外有遗民”是整首诗的高潮。作者路过香炉峰(庐山著名景点),欣喜地发现这世上还有像自己这样超脱世俗的人(“遗民”指隐居者)。这里的“物外”就是世俗之外的意思,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和弟弟之间的深厚感情。核心思想是:与其在官场虚度光阴,不如回归山林,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态度,正是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