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寄友晋阳

拂户垂杨丝万缕,离情不耐西窗雨。
谁共故人烧烛语,还问取,红莲绿渚花深处。
白发愁添归未许,秋风汾水年年树。
道尽人间肠断句,君莫去,旗亭冷落银筝柱。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离愁别绪,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第一层:眼前景触发心中情
开篇就用"垂杨丝万缕"这个生动的比喻,像拉开电影序幕——窗外千万条柳枝像数不清的愁绪在风中飘摇。秋雨敲打西窗的镜头特别巧妙,古人常说"西窗话雨"代表相聚,这里反用其意,雨声反而让独坐的人更觉孤独。

第二层:回忆与现实的交织
"红莲绿渚"的明艳色彩突然插入灰暗的秋景,就像我们想念老友时,脑海里会突然闪现从前一起游玩的快乐场景。但马上又回到现实——秋风中的汾水、年年苍老的树木,这种强烈对比让人真切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三层:欲留难留的深情
最后三句情感达到高潮。像极了我们送别好友时,明明有千言万语,却只能反复说"你别走"。那个"旗亭冷落银筝柱"的结尾镜头尤其动人——曾经把酒听琴的亭子,如今只剩冰冷的琴柱,这个空镜头比直接说"我很寂寞"更有感染力。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着的浓烈":没有嚎啕大哭,但每个景物都在替主人说话;明明是自己舍不得,却担心朋友路上孤单。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迷人的地方。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