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厉鹗写给朋友沈房仲的组诗中的最后一首,主题是赞美家乡杭州的篆刻艺术。我用大白话给你讲讲它的妙处:
1. 开头两句是说"我们杭州的篆刻绝技,一般人哪能真正懂得?要说平民艺术家,首推前辈顾山臣"。这里用"布衣"强调艺术家不慕权贵的品格,"岂识真"三个字透露出对民间艺术被低估的无奈。
2. 后两句转到夸赞当代篆刻家丁敬(号敬身),说他是"城南诗老"(住在城南的文化名流),既能写诗又精通篆刻。最妙的是"肯刻龟螭与贵人"——龟螭指印章上的神兽纹样,这句话表面说丁敬愿意为权贵刻章,实则暗含反讽:这样的大艺术家,本该只创作高雅艺术,却不得不为生计接权贵的订单。
3. 全诗用对比手法:前两句抬出已故艺术家顾山臣立标杆,后两句用丁敬的现状作对比,既赞美了丁敬的才华,又委婉批评了社会对艺术家的不公。最后半句尤其耐人寻味,明明写"肯刻"(愿意刻),细品却藏着"不得不刻"的心酸。
这种诗就像现在朋友圈高级吐槽:表面夸人,实则借题发挥,既给朋友捧场,又为艺术家鸣不平,还顺带炫耀了自己懂行。短短四句,把地域自豪、艺术传承、文人风骨全装进去了,堪称"阴阳怪气"的教科书级示范。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