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竹林间甘露洒落的美丽景象,并通过这一自然现象传达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受。
首句“穰穰天酒被修篁”,意思是说,茂密的竹林被天上的甘露滋润。这里的“天酒”指的是甘露,象征着上天的恩赐,而“修篁”则是指高大挺拔的竹林。这一句通过比喻,将甘露比作美酒,形象地表现了竹林在甘露滋润下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的皪枝间日射光”,进一步描绘了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的光芒。这里的“的皪”形容阳光闪烁的样子,给人一种明亮、温暖的感觉。这一句与前一句相呼应,甘露与阳光共同作用,使得竹林更加美丽动人。
第三句“岂为炎荒多热恼”,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难道是因为炎热荒凉的地方让人感到烦躁不安吗?这一句引入了一个对比,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不适,而竹林中的甘露却带来了清凉。
最后一句“故教灌顶作清凉”,诗人解释说,正是为了让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中找到一丝清凉,所以甘露才会洒落在竹林间。这里的“灌顶”原为佛教用语,意为用甘露洗净心灵,这里借用其意,表示甘露带来了清凉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甘露和阳光的描绘,表达了在炎热的天气中,自然界的甘露与阳光共同带来的清凉与宁静。诗人通过这一景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