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大难一首

来日大难,丧尔荣华。
尽若落日,殒如秋花(一解)。
阿房成灰,青门种瓜。
壮士失风云,为奴鲁朱家(二解)。
金玉满堂,时去消歇。
盍携壶觞,常醉明月(三解)。
朝登崆峒,暮宿沧海。
刘安八公,控鹤相待(四解)。
乘龙太清,弄云五彩。
归看故乡,故人何在(五解)。
麟肴凤羞,邅回瀛洲。
俯观世人,不殊蜉蝣(六解)。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描绘了人生无常、富贵易逝的深刻哲理,同时透露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豁达情怀。

第一段(一解):开篇直击主题——人生艰难,荣华富贵终会像落日和秋花一样消逝。用"落日"和"秋花"两个意象,让人直观感受到美好事物的短暂。

第二段(二解):用历史典故说明盛衰无常。阿房宫被烧成灰,秦朝贵族沦落到种瓜为生;项羽的壮士失去权势后,只能隐姓埋名。这些例子生动展现了权势地位的脆弱。

第三段(三解):提出应对之道。既然金银财宝终会消失,不如及时行乐,带着美酒常伴明月。这里表现出一种看破红尘的洒脱。

第四段(四解):描绘理想生活。早上登仙山,晚上宿沧海,像传说中的刘安那样与仙人为伴。展现了对自由自在神仙生活的向往。

第五段(五解):继续想象成仙后的生活。驾着五彩祥云遨游天际,但回头望见故乡时,故人已不在。这一转折透露出对尘世的眷恋。

第六段(六解):以仙人视角俯视人间。吃着珍馐美味,在仙岛徘徊,看世人如朝生暮死的蜉蝣。最后这个比喻既表现了超脱,也暗含对凡人生命的悲悯。

全诗通过对比(富贵与没落、凡尘与仙境)、用典(阿房宫、青门种瓜等历史故事)和意象(落日、秋花、蜉蝣等),层层递进地表达了:看透人生无常后,选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语言虽简练,但意境开阔,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有浪漫的想象,读来令人深思。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