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客従筠溪来,欹仄困一叶,忽逢章贡余,滉荡天水接。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欧阳文忠公尝云王勃记文似俳,而唐人贵之如此何也。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风霜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势奔西山浮,声动古城嶪。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龙会,目送凫雁灭。
遥瞻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史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卖丰碣。
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欧阳文忠公尝云王勃记文似俳,而唐人贵之如此何也。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短篇竟芜陋,绝景费弹压。
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
现代解析
这首《滕王阁》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滕王阁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描述自然景色
诗人从筠溪乘船而来,经过曲折的水路,终于到达章贡江。这里的江面广袤,似乎与天相接。风吹过水边的沙洲,草木在微风中摇曳,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江水奔腾着向西山而去,传来的水声在古城的高山上回荡。
描绘滕王阁的壮丽
滕王阁高耸入云,与周围的建筑相互映衬,山川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观。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壮观的景象,心中被深深震撼,仿佛看到了鱼龙聚会的情景。他久久凝视着远处的船只,心中领悟到了江流的广阔。
追忆历史人物
接着,诗人提到了“史君”东鲁的儒者,这里指的是滕王阁的主人,提到他对待宾客的礼遇,如同古代贤士对待宾客一样。诗人赞美了主人的高谈阔论,认为其见解深刻。
反思历史与人生
诗人感叹历史人物的兴衰,提到了骄横的滕王和才华横溢的王勃。他感叹万贯家财可能只换来一顿饭,千金也买不来名山大川的壮丽。诗人认为,豪放的行为常常是短暂的,最终都会消散,而那些诙谐的言语也很快会过去。
思念自然美景
诗人提到,虽然时光流逝,但滕王阁依然矗立,见证着过往。他感叹眼前的美景,却担心自己写出的文章可能显得粗糙,并且难以与这绝美的景色媲美。最后,他希望借助酒香与月光,让心灵得以释放,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