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文靖竹石图寄赠山中叶克颖
紫台山形若匏仆,紫台山下竹无数。
四时苍翠拂檐楹,云是山人栖隐处。
我家相距十馀里,文笔山前义溪浒。
种得萧萧玉万竿,也学山人开别墅。
有时山人过我游,坐看繁阴满窗户。
夜静林间酒半醒,凤凰蹴落枝头露。
有时我棹紫台舟,六月炎云不知暑。
膝下弹琴曲未终,鹧鸪啼落江边雨。
两家景物向来同,十载萍踪何处所。
高人为写石上枝,恍惚犹谐梦中趣。
他年烟水觅长竿,挥毫指点山前路。
四时苍翠拂檐楹,云是山人栖隐处。
我家相距十馀里,文笔山前义溪浒。
种得萧萧玉万竿,也学山人开别墅。
有时山人过我游,坐看繁阴满窗户。
夜静林间酒半醒,凤凰蹴落枝头露。
有时我棹紫台舟,六月炎云不知暑。
膝下弹琴曲未终,鹧鸪啼落江边雨。
两家景物向来同,十载萍踪何处所。
高人为写石上枝,恍惚犹谐梦中趣。
他年烟水觅长竿,挥毫指点山前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士在山林竹石间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友情之乐。
诗的开头先介绍了叶克颖隐居的紫台山:山形像倒扣的葫芦,山下竹林茂密,四季常青的竹枝轻拂屋檐,一派清幽景象。接着诗人说自己住在十几里外的文笔山,也在溪边种了万竿翠竹,模仿友人建造了山居别墅。
中间部分用"有时"串联起两个温馨场景:有时叶克颖来诗人家里做客,两人静坐窗前欣赏竹影婆娑;深夜酒醒时,还能听到凤凰(可能是对美丽鸟类的美称)振落竹露的声音。有时诗人划船去紫台山拜访,即使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弹琴时忽有鹧鸪啼雨,更添雅趣。
最后诗人感慨:虽然两家风景相似,但十年间各自漂泊。现在看着画中竹石,仿佛重温和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末尾想象将来要沿着山前小路,去寻觅那些见证友谊的竹林,表达了对这份情谊的珍视。
全诗通过竹林、山石、琴酒、鸟鸣等意象,勾勒出清新脱俗的隐逸生活,展现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以竹会友的高洁情怀。语言自然流畅,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