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春光里送别友人张晴峰赴浙中任职的场景,充满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前四句写景:二月的春光越来越浓,诗人沉醉在美好的风景中吟诗作对。手里拨弄着茂盛的青草,眼前是婀娜多姿的春山倒影。这里的"芊绵色"形容青草茂密柔软,"窈窕阴"则把春山比作美丽的女子,用拟人手法让景色更生动。
后四句写送别:诗人说友人很简朴,停留时只喝山泉水,随身只带一张琴。虽然知道友人很快会回朝任职,但面对分别还是忍不住伤感。"三折水"指清澈的山泉,"一囊琴"体现友人清雅的生活情趣。最后"无柰"(无奈)二字直接道出不舍之情。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春草、春山、清泉、古琴等意象,既赞美了二月风光,又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和真挚的惜别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没有痛哭流涕的夸张,却在平淡叙述中见深情。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