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名臣寇准的祠堂,通过他的故事表达了对正直官员的敬仰和对历史命运的感慨。
前两句说寇准是当时最敢说真话的大臣,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他的忠诚并不能改变朝廷决策的分量。这里用"蜡泪"比喻他的忠心,暗示他的努力可能白费。
中间四句讲寇准的才能和遭遇。他像天生的北大门锁(比喻国家重臣),本可以建造高楼大厦(建功立业),却因为帮皇帝整理胡须这样的小事(指因小事得罪权贵)留下遗憾。在战场上料敌如神时,将士们为他欢呼,但这些荣耀都成了过去。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经过寇准祠堂时怀念往事,世上能有几个人像他这样,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押上(孤注一掷)来报效国家呢?既赞美了寇准的胆识,也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这样敢作敢为的忠臣太少了。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寇准的才能与遭遇、历史功绩与现实处境并置,语言朴实但感情深沉,让读者感受到对正直官员的敬仰和对历史无奈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