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蛩

秋来已十日,残暑未全平。
忽听虫声动,能令凉思生。
绪风时入树,北斗渐沈城。
欹枕尚无寐,孤镫欲二更。

现代解析

这首《闻蛩》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来已十日,残暑未全平。”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秋天已经来了十天,但夏天的余热还未完全消散。这种季节交替的感觉,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在悄然流逝。

“忽听虫声动,能令凉思生。”接下来,诗人突然听到了虫鸣声,这声音让他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虫鸣是秋天的典型声音,它唤起了诗人对秋天的思绪,也让他更加意识到季节的变化。

“绪风时入树,北斗渐沈城。”微风吹过树木,带来一丝清凉;北斗星渐渐沉入城市的夜空中,象征着夜晚的深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寂寞。

“欹枕尚无寐,孤镫欲二更。”诗人斜靠在枕头上,却依然无法入睡;孤灯下,时间已经快到二更(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失眠,他在寂静的夜晚独自面对时间的流逝,内心难免有些孤寂与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初秋夜晚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虫鸣、微风、星辰,这些自然景象都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深深体会。诗词的魅力在于它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