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重九翁贾溪学士登法源寺阁作斲字韵七言诗亦以属鼐而未暇为也学士屡用其韵为诗益奇腊月饮学士家出示所得宋雕本施注苏诗旧藏宋中丞家者欣赏无已乃次重九诗韵

学士金石搜南朔,揽异为诗工刻斲。
闭门高兴逸如云,舒纸挥毫疾逾飑。
今秋九月金垂砌,西岭无云玉出璞。
霜寒勇上寺楼看,风舞悬幡翩不卓。
成诗渊海得骊珠,欲和空仓饥雀啄。
玆䢅招客为看书,来似鸿俦飞扑扑。
雕镌远有嘉泰字,收藏近与商邱较。
苏诗传世几千首,高语去天真一握。
当年狱案可悲伤,他日注家还舛驳。
此编晚出施顾手,党禁正解东南角。
后来补阙更何如,虎贲虽在中郎邈。
耽诗爱古皆结习,计短衡长非大觉。
曾薄富贵书何厚,甘典衣裘襟可捉。
子瞻自是千载人,学士岂比无心学。
佳本与公吾亦欣,叩门会办来观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一位叫贾溪的学士一起欣赏宋代雕刻版苏轼诗集的故事,充满了文人间以诗会友的雅趣。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先夸贾溪学士学问好(1-4句)
说他像考古家一样到处收集珍贵文物,写诗像雕刻艺术品一样精致。关起门来灵感多得像云彩,提笔写诗快得像旋风。

2. 回忆重阳节登高作诗(5-10句)
描写九月秋景:台阶像铺了黄金,西山像没雕琢的玉石。他们冒着寒风登上寺庙高楼,看经幡飞舞。贾溪的诗写得像从大海里采到珍珠,而作者自己憋不出好诗,像饿麻雀啄空米仓。

3. 重点写欣赏宋版苏轼诗集(11-24句)
这天贾溪请大家来看宝贝:一本珍贵的宋代嘉泰年间刻印的苏轼诗集。作者感叹:苏轼的诗流传千年,但当年他因"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来人注解他的诗也常有错误。这本由施元之、顾禧注解的版本特别珍贵,是在朝廷解除对苏轼禁令时出版的。

最后作者说:研究古诗是文人的共同爱好,计较版本好坏不算真觉悟。苏轼看轻富贵却留下厚厚诗卷,我们宁愿当衣服也要收藏好书。苏轼是千古伟人,贾溪学士也是真心求学的人。得到这本好书真高兴,以后还要常来欣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比喻:写诗快比作"旋风",写不出诗比作"饿麻雀啄米"
- 记录文人雅趣:像现代人晒收藏品,但用诗的形式更风雅
- 穿插历史知识:带出苏轼冤案和书籍版本知识
- 体现文人情怀:宁愿当衣服也要藏书的痴迷劲很动人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