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对月(丙申)

山色匡庐近,湖光彭蠡开。
异乡频见月,孤客乍登台。
远树雾中失,浮云川上来。
离心似黄鹄,中道一徘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异乡游子登高望月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用"匡庐山"和"彭蠡湖"两个具体地名,勾勒出一幅开阔的山水画卷。山色临近,湖光展开,看似在写景,实则为后文的思乡做铺垫。

中间四句是情感的核心。"异乡见月"点明游子身份,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寄托思乡之情。"孤客登台"更强化了孤独感,一个"乍"字透露出突然涌上心头的愁绪。接着用"雾中失树"、"川上浮云"两个朦胧的意象,暗示游子迷茫的心境。

最后两句最为精妙。诗人把自己比作中途徘徊的黄鹄(一种候鸟),既不能继续前行,又难以返回故乡。这个比喻生动展现了游子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想家却回不去"的惆怅。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通过山水、云雾、飞鸟等意象,把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得含蓄而深刻。诗人用寻常景物道出了千万游子的共同心声,这正是其动人之处。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