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旅舍(一作中秋旅舍书怀)

云卷庭虚月逗空,一方秋草尽鸣虫。
是时兄弟正南北,黄叶满阶来去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旅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

首句“云卷庭虚月逗空”,写的是夜晚的天空:云朵飘动,庭院显得空旷,月亮独自挂在空中,给人一种宁静而寂寞的感觉。这里的“逗空”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孤单,仿佛在天空中徘徊,无人陪伴。

第二句“一方秋草尽鸣虫”,写的是地面上的景象:秋天的草丛中,虫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秋夜的凄凉。这里的“尽鸣虫”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氛围,也暗示了旅人的孤独,仿佛只有这些虫鸣在陪伴他。

第三句“是时兄弟正南北”,直接点明了旅人的心境:此时此刻,他的兄弟们正分散在南北各地,无法团聚。这句诗表达了旅人对亲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他却独自在异乡。

最后一句“黄叶满阶来去风”,写的是旅舍外的景象:黄叶飘落,铺满了台阶,秋风来回吹拂,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里的“来去风”不仅描绘了秋风的萧瑟,也象征了旅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空的描绘、秋草的虫鸣、兄弟的离散以及秋风的萧瑟,表达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在感受到秋夜凄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旅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