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二首① 其二 (乙酉)

村舍有鸡栅,树近蓬门枢。
晓日披其樊,一雌将众雏。
村妪导之前,握粟呼朱朱。
当前或更却,母啄子必俱。
吾生早离家,南北忽相踰。
父母谓他人,众中益羁孤。
吁嗟鸡不若,骨肉长相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农村早晨的温馨场景:鸡舍靠近柴门,阳光洒在篱笆上,一只母鸡带着小鸡觅食,老妇人撒着谷粒呼唤鸡群。小鸡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母鸡啄食时小鸡们总是紧紧跟随。

诗人通过这个日常画面,突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他早早离开家乡漂泊在外,父母已将他视为外人,在人群中感到格外孤独。最后发出感叹:自己连鸡都不如啊,鸡还能和骨肉至亲相依相守,而自己却与家人分离。

诗歌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农村最普通的养鸡场景作对比,突显人间亲情的珍贵
2. 通过"母啄子必俱"的细节,生动展现动物尚且知道护崽,反衬人间的骨肉分离
3. 最后一句"吁嗟鸡不若"的感叹直击人心,让读者感受到游子思亲的酸楚

这种从日常小事引发人生感慨的写法,让诗歌既朴实又深刻,容易引起漂泊在外的游子共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