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时节市井生活的热闹场景,充满了烟火气和地域特色。
前两句"马乳蒲萄哈蜜瓜,吴侬一倍斗繁华"像一幅色彩鲜艳的市集画卷:晶莹的马奶葡萄、香甜的哈密瓜堆满摊位,江南人(吴侬)用加倍的热情在街头比试着节日的繁华。这里用"斗"字生动表现了市井百姓争相展示节日商品的活泼景象。
后两句"街头不复簪楸叶,但买山塘菋莉花"展现了节日习俗的变迁:人们不再像古时那样头戴楸树叶(旧俗),而是流行购买山塘街的茉莉花来装饰。一个"但"字巧妙点出时代新风尚,茉莉花的清香仿佛透过诗句扑面而来。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镜头,通过葡萄、瓜果、茉莉花这些具体物象,让我们看到清代江南七夕的市井风情。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民间节庆生活的喜爱,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热闹与美好。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