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擐甲胄二十年,克坚城,平巨寇,兄先弟后,不知几历艰辛,看今日遍地桑麻,雨花台前,众口齐推双太傅;
活疮痍亿万姓,发饘粥,造寒衣,昼作夜思,是诚如保赤子,待他时书勋竹帛,凌烟阁上,一门罗列五名臣。
活疮痍亿万姓,发饘粥,造寒衣,昼作夜思,是诚如保赤子,待他时书勋竹帛,凌烟阁上,一门罗列五名臣。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写给晚清名将曾国荃的,用大白话来分析它的亮点:
上联讲战功——
1. 开头"穿铠甲二十年"直接点明曾国荃的武将身份,用"克坚城、平巨寇"六个字概括他攻破南京(太平天国天京)等重大战功。
2. "兄先弟后"暗指他们兄弟(曾国藩、曾国荃)接力建功,像打配合赛一样历经艰辛。
3. 最后用南京雨花台的桑麻田园景象,对比当年的战场,老百姓都夸他们兄弟是"双太傅"(朝廷重臣)。
下联讲民生——
1. "救活无数灾民"说他的政绩,具体到"发粥送棉衣"这种看得见的善举。
2. "白天干活晚上想方案"这句特别接地气,说他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对待百姓。
3. 结尾展望未来:等着史书记载功劳,就像唐朝凌烟阁功臣画像那样,他们曾家能出五位名臣(实际指曾家五兄弟都有功绩)。
全联妙在:
- 用"铠甲"对"灾民"、"战场"对"粥棚",把武将的硬核战绩和文官的柔软心肠都写活了。
- "双太傅""五名臣"这些数字运用,既显家族荣耀又不让人觉得吹牛。
- 最后凌烟阁的比喻,把曾国荃放在历史长河里评价,显得特别大气。
本质上是通过"能打仗+会治国"两方面,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功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