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王菊存汪青渠杨开绪渡湖至壑庵由幽居洞上看摩崖家人卦登慧日精舍访亦谙上人际晚下山寻明昌化伯墓不得汎舟而还得诗四首 其二
注目望山坳,静侣若孤往。
隐见草閒泉,时有脩蛇想。
清风散木鱼,佛屋藏筱簜。
度桥潭镜皎,入洞岩楹敞。
䆗窱中复穿,微径折屡上。
快观涑水碑,义取风火象。
摩崖擅八分,遗迹成俯仰。
秋气松际来,吹作居巢响。
隐见草閒泉,时有脩蛇想。
清风散木鱼,佛屋藏筱簜。
度桥潭镜皎,入洞岩楹敞。
䆗窱中复穿,微径折屡上。
快观涑水碑,义取风火象。
摩崖擅八分,遗迹成俯仰。
秋气松际来,吹作居巢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与友人同游山水、探访古迹的闲适之旅。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一个幽静而充满禅意的世界。
开篇"注目望山坳"四句,写诗人凝望山谷,看到同行的友人独自前行,草丛间若隐若现的泉水让人联想到蜿蜒的蛇影。这里用"脩蛇想"的比喻,既生动描绘了泉水的形态,又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中间部分描写寺庙风光。"清风散木鱼"四句,清风送来木鱼声,佛寺掩映在竹林间,走过小桥看到如镜的潭水,进入山洞发现宽敞的岩洞。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幽脱俗的意境。
"䆗窱中复穿"以下六句写探访古迹的过程。穿过幽深的山洞,沿着曲折小径攀登,终于看到珍贵的碑刻。诗人特别提到"涑水碑"和"风火象",这些历史遗迹让他感慨时光流逝。
结尾"秋气松际来"两句最为精彩,松林间吹来的秋风,仿佛远古居巢氏的遗响。这个比喻将自然之声与远古文明联系起来,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升华。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联想,展现了山水之乐与怀古之思的交融。诗人用"清风"、"木鱼"、"松声"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和历史的厚重感。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