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邓徵甫朱在明游西山抵夜宿金山寺

石林千仞削孤根,飞阁遥临小给园。青竹代桥无结搆,紫萝垂径费扳援。

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鹤偏惊旅客魂。起舞晨鸡何事者,不将瓢笠入云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游历西山,夜宿金山寺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石林千仞削孤根”,描绘了山势的险峻,石林高耸入云,仿佛被削成孤立的根,给人一种壮丽而孤寂的感觉。接下来的“飞阁遥临小给园”,则描绘了远处的楼阁,仿佛悬挂在空中,俯瞰着下方的小园,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宏伟的气势,又有小巧的景致。

“青竹代桥无结搆,紫萝垂径费扳援”这两句,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难。青竹搭成的桥看似简单,却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紫萝垂挂的小径则让人不得不费力攀爬,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鹤偏惊旅客魂”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星河仿佛落在高僧的床榻上,显得宁静而神秘;而猿猴和鹤的叫声却让旅客感到惊恐,形成了一种宁静与惊悚的对比,增强了旅途的紧张感。

最后两句“起舞晨鸡何事者,不将瓢笠入云门”,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晨鸡的鸣叫似乎在提醒旅客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但诗人却感叹自己为何不像僧人那样,带着简单的行囊进入云门,过上隐居的生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隐逸的渴望,既有壮丽的画面,又有深刻的情感,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