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垂虹亭》描绘了诗人在垂虹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十年沧海惯骑{左马右京}”,意思是他在江湖中漂泊了十年,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这里的“沧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骑{左马右京}”则暗指他在江湖中闯荡的经历。接着,诗人说“秋入垂虹豁眼明”,秋天来到垂虹亭,眼前的景色让他感到眼前一亮,心情也豁然开朗。垂虹亭的秋景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接下来,诗人提到“云气蓬莱底难到,洞天林屋没多程”,蓬莱和洞天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理想世界。诗人感叹这些仙境虽然美丽,但离现实生活很遥远,暗示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然后,诗人写道“渔歌三唱客愁破,雁字一行秋影横”,渔夫的歌声三次响起,打破了旅客的忧愁;一行大雁飞过,秋日的影子横跨天空。这两句诗通过渔歌和雁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他在自然中找到的慰藉。
最后,诗人说“他日若能追鲁望,钓车鱼具送馀生”,鲁望是古代隐士的代表,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像鲁望一样,放下世俗的纷扰,过一种隐居的生活,用钓鱼和渔具度过余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垂虹亭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慰藉,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李洪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