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友人徐紫山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春分弹指又秋分,记写新词笃耨熏"用时间流逝之快来引出回忆:从春分到秋分,转眼间半年过去,还记得春天时和徐紫山一起熏香写词的情景。"笃耨"是一种名贵香料,暗示当时相聚的雅致氛围。
后两句"今日秦淮歌板绝,僧楼应梦马湘君"转到当下:如今秦淮河畔再也听不到当年的歌声(暗示友人已离去),料想友人在僧楼独居时,也会梦见像马湘君这样的佳人吧。马湘君是传说中的仙女,这里可能暗指当年一起欣赏过的歌女。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春分秋分"的时间意象、"熏香写词"的生活细节、"歌板绝"的声音变化,含蓄地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以友人独居的想象作结,更添几分怅惘之情。诗中既有文人雅趣,又有真挚友情,读来余韵悠长。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