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 其三 潘黄门翘生
黄门伟丈夫,食牛气恒锐。
乡举曾冠军,雄文发经济。
饮歠亦可观,高谈裂双眦。
词曹入谏垣,结念在匡世。
仰干黄屋尊,頫切苍生计。
寥寥朱槛间,伉直谁能继。
壮年顿销歇,声华忽幽翳。
豫章久用兵,妻子苦颠蹶。
闻说戎马时,江干正留滞。
谁当念故人,为理荒山碣。
乡举曾冠军,雄文发经济。
饮歠亦可观,高谈裂双眦。
词曹入谏垣,结念在匡世。
仰干黄屋尊,頫切苍生计。
寥寥朱槛间,伉直谁能继。
壮年顿销歇,声华忽幽翳。
豫章久用兵,妻子苦颠蹶。
闻说戎马时,江干正留滞。
谁当念故人,为理荒山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悼念好友潘翘生而写的,用平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正直官员的悲剧人生。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前半部分(前八句)用生动的日常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潘翘生是身材高大的硬汉("伟丈夫"),饭量大("食牛气"),年轻时考过乡试第一("冠军"),文章写得雄浑有力。他喝酒豪爽("饮歠可观"),讨论国事激动时会瞪大眼睛("裂双眦")。在朝廷担任谏官时,一心只想匡扶社稷,既敢直言劝谏皇帝("仰干黄屋尊"),又真心关怀百姓疾苦("頫切苍生计")。
2. 中间四句形成转折:朝中像他这样耿直的人越来越少("寥寥朱槛间"),而正值壮年的他却突然去世("销歇"),名声也随之湮没。这里暗含对朝廷不重用忠臣的批评。
3. 最后六句写战乱中的凄凉:当时江西("豫章")战事频繁,潘翘生的家人流离失所。更可悲的是,听说他去世时正因战乱滞留在江边,如今连为他修墓立碑的人都没有("谁当念故人")。结尾"荒山碣"三字尤其沉痛,暗示这位忠臣死后只能草草埋葬在荒山。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前的豪迈与死后的凄凉,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残酷,凸显了乱世中正直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杜甫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像讲故事一样,用吃饭、喝酒、瞪眼这些生活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忠臣形象,最后落到战乱带来的家破人亡,读来格外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