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陈待诏老莲画卷首题曰丁君梅孙以酒资为予致妓乞画予即令以资改葬文长先生而画此贻之其画为枯木附以水仙呜呼老莲好色之徒然其实有大节试观此卷古人哉嶰谷乞予作歌

白门待诏真奡兀,此头可断腕不屈。
名王为唤美人来,一笑挥毫怪咄咄。
酒阑午夜梦魂醒,翩然而逝疑飞越。
谁言此老空清狂,个中心事良勃窣(见本传)。
故都已哭钟山陵,故乡重吊青藤碣。
板桥花柳逐逝波,剡溪松楸伤野窟。
萧疏为写岁寒姿,春花傍得冬株茁。
招魂一曲万古愁,中有畸人不朽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讲的是明代画家陈洪绶(号老莲)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他表面放荡不羁、实则坚守气节的人格魅力。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像电影镜头般刻画了陈老莲的"狂士"形象:他在南京当待诏时,连王爷叫美女来陪酒都敢拒绝,喝醉后挥毫作画,醒来就潇洒离开。这里用"头可断腕不屈"的夸张描写,突出他倔强的性格。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揭示了狂放外表下的赤子之心。明朝灭亡后,他先哭祭南京的明孝陵,又回绍兴重修徐渭(号青藤)的墓。"板桥花柳"指世俗享乐如流水般消逝,而"剡溪松楸"则用松树象征永恒,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聚焦画作深意。他画的枯木水仙图,冬天枯木旁开着水仙花,看似不协调却暗含深意——用枯木比喻气节,水仙象征高洁,这是给徐渭的"精神招魂"。最后"畸人不朽骨"点明:这个世人眼中的怪人,骨头里刻着不朽的品格。

诗歌最妙的是用反差手法:表面写他好酒、好色、行为怪异,实则层层剥开,展现他对故国的忠诚、对前辈的敬重。就像他画中"枯木配水仙"的奇特构图,人不可貌相,狂放之下藏着赤诚。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