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朋友家中赏菊的场景,通过菊花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怀。
诗的开头说"幽人"(隐士)就像晚秋的花卉,喜欢在篱笆边漫步。朋友把菊花种在瓦盆里,摆放在茅草屋中,有上千株之多。诗人承认红紫色的花也很美,但黄色的菊花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秋天。
在众多艳丽的花朵中,菊花的正黄色格外醒目。诗人意识到自己偏爱菊花是违背大众口味的,这种独特的审美让他感到孤独。他想起陶渊明(字泉明)这位爱菊的古人已经不在,再找不到能与他一起吟诗唱和的人了。
全诗通过对比菊花与其他花卉,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品格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菊花在这里象征着高洁、淡泊的品格,而诗人对菊花的偏爱,实际上是对这种品格的向往和坚守。最后提到陶渊明,更强化了这种清高自守、不媚世俗的精神追求。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