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女词① 其一

青邑南属山呼庄,岁在己亥愆雨旸。
我向父老询其故,父老欲言慨以慷。
皆言王家烈女事,或者冤魂招灾异。
烈女及笄居空闺,讵料贱仆敢妄觊。
撼泰山易撼女难,陡然白刃加颈寒。
骂声不断头几断,尸僵怒气犹涌肝。
父母归来惊欲倒,盗何人兮不见盗。
但见女面凛如生,目光炬炯血染缟。
是时凶贼走磨蚁,盘旋终不出数里。
欲逃大辟思戕生,眼花觅井井无水。
霹雳一声头上鸣,缧绁喧然疑鬼兵。
就鞠惟可输真情,蝇营那许沽冰清。
烈女之死死自甘,休将饥馑为女咎。
变不失常大节全,祸即为福芳名久。
假使此女遂夭桃,不过人间一贤妇。
操箕帚,事姑舅,悠悠百年老杵臼,姓氏仍不出户牖。
孰如今日树风声,廉顽立懦同电吼,名教纲常资不朽。
嗟乎,烈女乎靖节之菊菊自香,荐绅先生多表扬。
庶其增我桑梓光,庶其降我闾里祥。
勿三年作旱,勿六月飞霜。
从来天地之和气,皆人心正气所结。
严将军头,嵇侍中血。
张睢阳齿,颜常山舌。
春夏蒸为时雨薰风,秋冬凝为甘露瑞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烈女故事,通过生动的叙事和强烈的情感,歌颂了女子的坚贞不屈,同时探讨了正义与气节的力量。

诗歌开篇以一场旱灾引入,当地父老将灾异与烈女的冤魂联系起来,暗示她的遭遇与天象异常有关。烈女本是一个普通的闺中少女,却被卑劣的仆人觊觎。面对威胁,她宁死不屈,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骂声不断,死后仍怒目圆睁,血染白衣。她的刚烈震慑了凶手,使他最终无法逃脱惩罚,在恐惧中自投罗网。

诗人通过烈女与普通贤妇的对比,突出了她的非凡意义:如果她只是平凡度过一生,最多成为贤妻良母,默默无闻;但她的壮烈之死却如雷霆般震撼人心,成为激励世人的精神力量。她的气节与历史上有名的忠烈之士(如宁死不降的严将军、嵇康等)并列,说明正气能够感天动地,化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个人悲剧升华为精神胜利——烈女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她的正气不仅为自己赢得不朽声名,更可能为家乡带来祥和。诗歌最后强调,天地间的和谐气象(如及时雨、瑞雪)其实都源于人心的正直,这是对"人间正气影响自然天道"这一传统观念的生动诠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