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芝峰下回望护国寺(乙酉)

归径迷何许?时逢老树根。
霜林萤火出,露草候虫喧。
半偈曾留意,残钟早闭门。
香厨见烟起,回首只无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从芝峰下山回望护国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静谧而略带怅惘的意境。

首联"归径迷何许?时逢老树根"写下山时的小路若隐若现,不时遇到盘根错节的老树根,暗示归途并不平坦,也隐喻人生道路的曲折。老树根这个意象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味。

颔联"霜林萤火出,露草候虫喧"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勾勒秋夜山景:结霜的树林间萤火虫闪烁,沾满露水的草丛中虫鸣此起彼伏。"萤火"与"虫喧"一动一静,构成有声有色的夜景,也反衬出山中的幽静。

颈联"半偈曾留意,残钟早闭门"转入内心活动。"半偈"指不完整的佛经句子,暗示诗人曾在此修行或思考佛理,但如今寺庙钟声已歇、大门紧闭,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尾联"香厨见烟起,回首只无言"最是传神:远远望见寺院厨房升起炊烟,诗人却只是默默回首,无言以对。这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那缕炊烟可能勾起了诗人的回忆,或是触发了对尘世与出世的思考,最终都化作一声无言的叹息。

全诗以"归途"为线索,由外而内地展现了从自然景物到心灵感悟的过程。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选择精当,特别是萤火、虫鸣、炊烟这些细节描写,既真实可感又意味深长。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迷何许""只无言"等含蓄表达,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复杂微妙的心绪。这种借景抒情、意在言外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