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读书的喜爱。
开头两句"达道吾未能,课孙比课子"意思是:我虽然没能完全领悟人生大道,但教导孙子和教导儿子一样用心。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中间四句描绘了清晨的场景:隔壁邻居催促孩子上学的声音传来,初升的太阳透过窗纸照进屋里。昨夜雷雨交加,声音大得像床下蚂蚁打架一样吵闹。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
最后两句"惟有读书声,琅然偏入耳"是全诗的亮点:在各种嘈杂声中,只有琅琅的读书声特别悦耳动听。这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认为读书声是最动听的声音。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通过对比雷雨的嘈杂和读书声的悦耳,突出了诗人重视教育、热爱读书的情怀。诗中既有生活气息,又蕴含深刻的教育理念,读来亲切自然。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