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一个表面光鲜、实则自私的官员形象。
前两句用"圭璋"(贵重玉器)比喻这位官员地位崇高,文章学问被标榜为万世典范。但这里暗藏反讽——"家法文章"在另一个版本写作"元",可能暗示他所谓的学问只是装点门面。
后两句直接揭露真相:这位曾以"医国手"(治国能臣)自居的人,如今却把才华用在"磨铅起例"(制定规章)上,实际只为谋取私利。"袖"字用得巧妙,暗示他把真正的才能藏了起来。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戳破了虚伪官僚的面具。就像现在某些人,简历写得漂亮,口号喊得响亮,实际工作中却处处为自己谋好处。诗人用简单比喻和反差描写,让读者一眼看穿这种伪君子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