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嵩少题石淙
南山吐云柳絮飞,北山之外烟草微。
南山北山日在眼,问公此去何时归。
石淙山水更奇绝,水怒决石山崩摧。
长空无声晓色静,忽听万壑悬惊雷。
珊瑚缺折玉破碎,月落倒卷从天回。
中流险绝不须道,笑侮滟滪怜离堆。
平(原校:一作半)生好事心突兀,时于图画见仿佛。
褰衣度水公莫(原校:一作勿)畏,何须苦避蛟龙窟。
明朝更作嵩少游,五更绝顶看日出。
南山北山日在眼,问公此去何时归。
石淙山水更奇绝,水怒决石山崩摧。
长空无声晓色静,忽听万壑悬惊雷。
珊瑚缺折玉破碎,月落倒卷从天回。
中流险绝不须道,笑侮滟滪怜离堆。
平(原校:一作半)生好事心突兀,时于图画见仿佛。
褰衣度水公莫(原校:一作勿)畏,何须苦避蛟龙窟。
明朝更作嵩少游,五更绝顶看日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嵩山和少室山时的壮丽景色和豪迈情怀,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冒险精神。
开篇四句写诗人眼中的南山北山:南山云雾缭绕如柳絮飞舞,北山外草木朦胧。两山日日可见,却问友人此去何时归来,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中间八句集中描写石淙的奇绝景观:水流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仿佛珊瑚断裂、美玉破碎,月光倒映水中似从天上回流。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展现水势之猛,却以"笑侮"的态度面对险滩,显示出豪放不羁的性格。
最后六句表达诗人的探险精神:平生就爱寻访奇景,常在画中见到类似风光。他鼓励友人不要畏惧,不必刻意躲避危险。结尾点明次日还要登顶观日出,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柳絮飞"、"惊雷"等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将险峻的自然景观与豪迈的胸襟相结合,既赞美了山河壮丽,又展现了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特别是"笑侮滟滪怜离堆"一句,用轻松笔调化解了旅途艰险,体现出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