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秋色

水深桃叶渡,溪上晚潮生。
岸帻楼头望,蒹葭落日明。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暮色图,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水深桃叶渡,溪上晚潮生"勾勒出动态的水景:渡口处水流渐深,溪水随着晚潮轻轻上涨。"桃叶渡"这个地名自带柔美意象,让人联想到飘落的桃叶随波荡漾。一个"生"字用得巧妙,让晚潮仿佛有了生命般自然涌动。

后两句"岸帻楼头望,蒹葭落日明"转入静态描写:诗人随意地推开头巾(岸帻),在楼头远眺。只见芦苇丛(蒹葭)沐浴在落日余晖中,泛着明亮的光泽。落日与芦苇的冷暖色调对比,营造出温暖而略带寂寥的秋意。

全诗短短二十字,却通过"水深-潮生-远望-日明"的镜头推移,将水声、光影、建筑和植物有机融合。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岸帻"这个随意散发的动作,透露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落日余晖中的芦苇既是实景,也暗含《诗经》"蒹葭苍苍"的古典意境,给简单的画面增添了文化韵味。

这种以小见大、寓情于景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典型特征,让读者在寻常景物中感受到时光流动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