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

礼有扶衰病,吾今释负担。
徒行何不可,安坐得毋惭。
未免役人力,将何解谑谈。
香山援旧例,陋巷得乘篮(乐天诗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肩舆》探讨了一个生活小场景中的道德困境:坐轿子是否合理。

诗人先提出一个常见理由:按照礼仪,病人和体弱者可以坐轿子。但他马上自我质疑:我现在身体还行,放下担子坐轿子真的合适吗?走路有什么不好呢?坐着轿子难道不惭愧吗?

接着他想到更深层的问题:坐轿子本质上是使唤别人抬自己,这怎么说得过去呢?这里诗人用"解谑谈"这个说法很巧妙,意思是"怎么解释这种玩笑般的行为",透露出内心的不安。

最后他引用白居易(香山)的诗句来为自己开脱:连白居易这样的贤人都曾在陋巷坐篮舆(简易轿子),我偶尔坐坐也无妨吧?但这个借口说得并不理直气壮,反而更凸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捕捉了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的道德小纠结
2. 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现内心挣扎
3. 既有自我批评,又找借口开脱,非常真实
4. 最后引用名人典故来减轻负罪感,这种心理现代人也常有

诗人其实是在说:我们常常会找各种理由来为自己的享受开脱,但内心深处都知道这不太对。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尤其值得品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