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为社稷臣,为教育家,一片苦心,至死不二;
有井上馨,有勃虏塔,千秋巨子,得公而三。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简单有力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张百熙的一生贡献和历史地位。

上联"为社稷臣,为教育家"直接点明张百熙的双重身份:既是国家重臣,又是教育先驱。"一片苦心,至死不二"用大白话说就是他一辈子都在为国家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到死都没改变过初心。

下联通过两个外国名人作对比:"井上馨"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人物,"勃虏塔"(可能指英国政治家)代表西方杰出人物。说张百熙和他们一样伟大,三人可以并列青史。这种中外对比的手法,既新颖又突出了张百熙的国际级影响力。

全联最打动人的是"一片苦心"这个细节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这位教育家的执着。用"得公而三"这样口语化的表达,既亲切又突出了他的历史地位。通过具体人物对比,比空泛的赞美更有说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