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月下口占用韵

绮席重临玉鉴开,良宵宁厌此徘徊。
桂枝不共黄杨缩,菊令仍分皓魄来。
赋月客应重授简,问天我合更停杯。
为怜前夕成虚度,枕藉空庭醉不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酒宴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对月抒怀的闲情逸致。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

1. 场景氛围
前两句说"豪华宴席又开张,玉镜般的月亮挂天上,这么美好的夜晚谁舍得离开?"——用"玉鉴"比喻月亮,突出夜色清亮,宴会的高雅。

2. 自然意象
三四句用植物和月亮互动:"桂花不像黄杨树会畏寒萎缩,菊花依然在月光下绽放",其实是说"我们不像俗人见月就躲,反而要学菊花迎着月光饮酒"。

3. 文人雅趣
五六句很典型文人做派:"写月的诗人该再发纸笔(暗示要作诗),问天的我该停下酒杯(假装思考人生)",这种半醉半醒的状态正是古代雅士最爱。

4. 情感升华
最后两句最动人:"因为昨天浪费了良宵,今天干脆醉倒庭院,枕着月光睡觉不回去了!"这种任性的醉态,其实是对美好时光的极致珍惜。

精髓所在:全诗把"酒、月、花、诗"四种雅物揉在一起,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宁愿醉倒也不离席"的细节,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风雅生活的热爱。就像现代人拍月亮发朋友圈配文艺文案,古人是用诗来记录这份对美好的痴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