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到初冬的景色变化,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
1. "萧索时序晚"说季节已到年末,万物萧条
2. "已复度高秋"指深秋已过,即将入冬
3. "回涧白波起"写山涧水流湍急,泛起白浪
4. "通川绛树稠"说河岸两边的树木叶子变红,显得很密集
中间两句继续写景:
5. "晨风散清霜"描写清晨的风吹散了薄霜
6. "嘉稻卷平畴"展现田野里稻浪翻滚的景象
最后两句抒情:
7. "独怀志士感"表达诗人作为有志之士的孤独感慨
8. "岁事幸将休"说一年农事即将结束,感到欣慰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冬之交的典型景象,同时透露出诗人既感时伤怀,又对农事将毕感到欣慰的复杂心情。诗中"白波"与"绛树"的色彩对比,"晨风"与"清霜"的触感描写,都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