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逝去友人的挽词,通过自然景物和典故的对比,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哀思。
前两句用"岩岩"形容萧太傅的威严正直,用"謇謇"形容郑尚书的忠贞敢言,这两个历史人物都是品德高尚的典范,暗指逝者也是这样的贤人。
三四句感叹时光流逝得太快,朝廷却再没有紧急征召的诏书,暗示友人本应得到重用却英年早逝的遗憾。
五六句用梅花凋谢比喻友谊的终结,用稀疏的柳芽象征哀伤之情,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梅花象征高洁友谊,柳芽暗示春天(生命)刚开始就消逝。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安江水满、月光空照的景象。看似写景,实则用"满"与"虚"的对比,暗示友人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像江水一样长存,而月光下的空虚感正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让哀思显得更加含蓄深远。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季节景物和自然景象的多重比喻,将对逝者的赞美、对生命短暂的惋惜、对友谊的追忆等复杂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特别是结尾的江月意象,余韵悠长,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那种难以言表的失落和怀念。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