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偕黼臣乘小舟泛西湖,由孤山白沙堤步归,次前韵 其二 (乙亥(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三十二岁))

西泠别后两年新,山色如逢蕴藉人。
但得楫舟安水国,无愁波浪弄风神(时有风。)。
岩空人去閒花住,岸远禽来好语真。
回首婺东桃洞在,几多春意绾车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乘船游西湖的闲适心情,以及触景生情的感慨。

前两句说"两年没来西湖,山色依然亲切,像遇到老朋友一样"。用拟人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温度,体现作者对西湖的熟悉和眷恋。

中间四句是游玩时的具体场景: - 三四句写划船时遇到风浪,但作者很淡定,觉得只要船稳就不用怕风浪。这既写实景,也暗含人生哲理——只要内心安定,外界的风波就不足为惧。 - 五六句写岸边景色:山岩空寂野花自开,远处传来清脆鸟鸣。用"闲花住""好语真"这样生动的表达,勾勒出宁静自然的画面。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由眼前美景想到家乡(婺东指浙江金华东部)的桃花洞。虽然眼前春意盎然,但心里还牵挂着远方的家乡,暗示了作者身在异乡的淡淡愁绪。"车尘"指旅途奔波,透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全诗妙在: 1. 把普通游湖写得很有层次,从见面→游玩→遐想,像跟着作者一起游玩 2. 表面写景,实则处处流露人生感悟,比如"无愁波浪"的豁达 3. 结尾的思乡之情来得自然,让欢快的游湖多了深沉意味 4. 用词清新自然,"闲花住""好语真"等表述既通俗又传神

就像我们现代人旅游拍照发朋友圈时,既会拍美景,也会不经意流露些小情绪,这首诗就是古人版的"旅游随感"。

0